智慧残联便民小程序入选数字政府建设优秀案例
日前,哈尔滨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政府服务领域的优秀实践案例征集,着重挖掘案例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方法路径、建设内容、实施成效、创新点和推广价值等。经初步审核筛选、专家论证评测和专题会议研究,确定 20个全市数字政府建设优秀案例。即日起,本平台将对各优秀案例进行宣传和推广,充分运用榜样力量带动更多创新,更好探索我市数字政府发展路径、形成更多具有哈尔滨特色的创新应用。
为了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服务举措,方便残疾人办事,呼兰区聚焦“整合政务信息系统,打通数据壁垒”,成功开发上线“智慧残联便民小程序”。此次开发“智慧残联”有效整合利用省市共享平台数据,将残疾人证申请数据填报项从17项减少到7项,减少了60%的填报量;儿童康复从9项减少到2项,减少了78%;燃油补贴从10项减少到1项,减少了90%;特别是残疾人公交卡从9项减少到0项、驾驶员补贴填报项从10项减少到0项、无障碍改造申请从9项减少到0项,实现了零填报,为后续“免申即享”提供了可能;残疾证申请时间也从原来的48小时缩短到20分钟,行政效率提高了近144倍。
优化流程创新,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小程序开发前,残疾人填表审批后,需要携带表格去鉴定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要等残联的工作人员统一录入到国家残联系统进行审批。开发后,通过智慧残联便民小程序,实现残疾人全程“网办”,残疾人利用智慧残联系统完成申报、审批,残疾人鉴定后,医院医生通过小程序进行签字确认,医院加盖电子公章后立即进入国家残联系统进行残疾人证的申请。此项开发,残疾证申请时间也从原来的48小时缩短到20分钟,行政效率提高了近144倍。
发放电子证照创新,方便市民生活和工作。残疾人通过智慧残联便民小程序,申请的证照将直接转换为电子证照,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和使用,不需要再携带实体证照。电子残疾人证采用数字签名技术,防伪能力强,不易被伪造,不需要纸张、印刷等传统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随时更新,方便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信息变更。电子残疾人证可以实现在线申请、审核、领取等一站式服务,提高了办证效率。这不仅方便了残疾人的生活和工作,也减少了证照的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复用共享数据创新,提高政府部门协作能力。利用省、市共享平台数据,为残疾人填报提供基础信息,减少残疾人填报事项;利用公安共享数据,将残疾人证申请表内数据填报项从17项减少到7项,减少60%的填报量;儿童康复从9项减少到2项,减少了78%;燃油补贴从10项减少到1项,减少了90%;特别是残疾人公交卡从9项减少到0项、驾驶员补贴填报项从10项减少到0项、无障碍改造申请从9项减少到0项。通过电子残疾人证的大数据归集,残疾人公交卡、驾驶员补贴、燃油补贴、儿童康复、无障碍改造申请等等服务事项均可共享数据,减少填报要素,实现“免申即享”,为便利残疾人生活提供数字赋能;人脸识别系统的赋能,将每年一次的残疾人公交卡现场核验变为智慧残联小程序人脸核验,减少市民跑动次数。
活用电子签章创新,助推电子签名创新应用。呼兰区政府按照《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要求,积极探索电子签名创新应用,推广电子签名在高频政务服务场景的应用,有效减少企业群众跑动次数,切实为基层减负。全省首次将电子签名应用在残疾人鉴定中,残疾人在残疾证申请表中自主进行电子签名,鉴定医生利用智慧残联系统进行电子签名,经过医院与残联的审核,加盖电子公章后,同步生成电子残疾人鉴定表,并快速上传国家残联系统进行审批,利用电子签章实现政务服务的应用。
呼兰区智慧残联便民小程序的开发,是“小程序”实现“便民大服务”的充分体现,是数字政府建设进程中的突破性举措。